關于拖拉,關于孩子的時間管理 首先,我們來和大家聊一聊一個老生長談的話題,怎么面對孩子的拖拉? 在一開始的時候我想邀請到大家一起來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的就是,如果我們把怎么面對孩子拖拉,轉換成我怎么培養我的孩子有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這樣一來,我們心里的思路會不會發生一些變化? 前者是家長控制孩子,后者是把控制權交給孩子。 規律對于孩子來說,就像房子的墻,是讓孩子明白生活的界限和范圍的,沒有哪個孩子能在無法預知的生活中過的愉快踏實,因為不確定會讓人焦慮,而確定的規律和邊界則讓人有安全感。 穩定的規律能賦予孩子清晰感,繼而產生真正的自由,所以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建立和維持日常秩序。 我們的孩子需要并渴望明確的生活規律,規律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幫助他們培養自律的品質。跟孩子一起制作慣例表,他們會覺得,我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我是有能力的,也會更愿意遵守自己參與創建的規則。 熟悉《小王子》里面狐貍對小男孩說的那段話的場景的同學一定會記得這段話: “你下午四點鐘來,那么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 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么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 由此可見,有規律帶給內心的安全感,對我們的重要性。 該怎么做慣例表呢? 1、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慣例表; 2、頭腦風暴需要做的事;(上床,早上起床,家庭作業,等等) 3、拍下孩子做事時的照片; 4、讓日常慣例表做主:“你的日常慣例表的下一項是什么?” 5、不要加入獎勵,因為獎勵會帶走力量感。 我們和孩子一起建立慣例表,可以借鑒如下的步驟,拿我們每天都會面臨的放學后到睡覺前的時光為例: 第1步:問孩子:“你睡覺前都要做些什么呢?” 第2步:把每一樣活動列出來; 第3步:再問:“我們先做哪個?后做哪個?” 第4步:和孩子一起排好順序,可以問:“你想不想讓我給你拍照片?” 第5步:把孩子每一個活動拍成照片,按照順序粘貼在一起,就成了孩子的日常慣例表;(或選擇孩子喜歡的其他方式制作成慣例表,照片只是慣例表的形式之一) 第6步:制作完讓孩子選擇張貼的地方。如果孩子忘記某一步驟,可以問:“你的睡覺慣例表下一項是什么啊?“ /  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其實完成起來不那么簡單,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制定過慣例表的家長,也知道這個簡單的過程里,還有我們許多需要注意到的內容,下面我就制作慣例表之前,之后,以及制作的過程里,需要注意到的問題來跟大家一一討論。 制作前的注意事項 1引導孩子對時間有概念; 我記得我們家女兒是在上一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始學習認識時間的,慢慢的開始掌握分鐘和秒鐘是在更后面的時間了,但是我們對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是從更小的時間階段就開始了,比如上幼兒園。 所以當我們開始引導孩子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時間慣例表的時候,第一步我們需要做的是,要教會我們的孩子認識時間,并對具體的時間有概念。比如說30分鐘是多長,一個小時是多長,5分鐘又是多長。 沒有這一步的基本認識,后面所有的都是空談,比方說當我們和孩子討論我們吃完飯需要多長時間的時候,孩子如果對時間概念是空白的,她可能會隨口說十分鐘或者兩個小時。 這樣的概念上的不清晰,也會對我們后面的制作和執行日常慣例表帶來很大的困難。 我們需要的是花時間去訓練孩子,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我們將花更多時間去糾正未經訓練的孩子。 不斷的糾正,無法“教”會孩子,因為批評是會令孩子沮喪和惱怒的。 如此一個沖突的結果,孩子會決心不學。而且,這種所謂的“糾正”經常是不奏效的,因為孩子會為得到特別的注意,而樂于一再的搗蛋。 所以,在孩子不了解時間之前一次又一次的教會孩子這是幾分鐘,怎么認識時間現在到了幾點幾分?而不是等到孩子錯誤的估算了一個時間之后去糾正你這樣的時間安排不合適。 2陪同并幫助孩子了解對日常事物正常情況下所需要的時間/  /  /  / /  有的家長會有疑問,比如說我明明說按照慣例表的要求,在討論過程里去聽孩子的想法,比如他吃飯需要多少時間,刷牙洗漱需要多少時間?可是為什么到執行起來的時候,還是時間不夠,急急忙忙出門,感覺還是慢吞吞的。 當我們的感覺都好些的時候通過聊天我才知道,其實是孩子對時間還沒有太多概念,他不知道自己洗臉、刷牙、換衣服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我只是和孩子一起制作了'慣例表',但他不知道這個到底對他的生活來說意味著什么。 然后家長就每次只是指著鐘表告訴他指針到這里我們就要出發了,但其實他并不知道指針大概要多久才能走到那里,他要用什么速度才能按我的要求準時出發,說到底還是我沒有真正花時間訓練孩子學習這些技能。 如果我們只是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制作慣例表卻沒有花時間提供給孩子訓練的機會最后還是會出現問題的。 所以我決定從現在起給他計時,看看他做每件事各需要多長時間來完成,或者也可以選擇和他一起洗漱… 在剛開始訓練的時候還是要給自己留出更加充足的時間以免自己這暴脾氣發作起來不好收拾。 舉個例子,孩子早上需要坐校車去學校,所以流程上他很清楚從起床到出門需要做哪幾步,幾點需要出門。但是,如何利用5分鐘穿衣服,用10分鐘分鐘來吃早飯,再用5分鐘來洗漱、穿外套和鞋出發,對于他來說,可能還是一個模糊和被動的概念。 /  所以,幫助孩子去了解,5分鐘是多長,十分鐘是多長?同時,我們還需要去記錄一個綜合情況的平均值。拿吃早餐來說,一周的時間里,星期一孩子用了15分鐘,星期二用了20,星期三用了25,星期四用了15,星期五用了30,那這個過程里我們家長需有個仔細的觀察記錄,去找到那個合適且寬松的早餐時間,可能回事每天需要22分鐘。 這樣的一個時間不是孩子的想當然,是通過實踐,也不是爸爸媽媽的要求,而是爸爸媽媽通過孩子完成的情況得出的一個合適的比平均值寬松的時間。做作業,洗頭,洗澡,練鋼琴,練書法等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通過孩子的實踐練習和家長的觀察并記錄,從而得出一個合適的時間。 目標和過程之間的差距,需要很多理解和練習,在時間充裕不趕時間的時候進行。即使是孩子充分參與下制定出來的慣例表,也一樣需要有充分的練習時間來配合。 關于“培養孩子自身對時間管理的能力”,分享給大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中的部分內容: 孩子在許多日常的任務中都需要明確的訓練。當然,孩子可以從觀察中得到許多知識,但我們不能單靠他這樣來學習每一件事。他需要被訓練幫忙做家務,高效的完成作業,自己洗漱,等等等等,但是這些能力不是一天能具備的,而是需要我們把她細分成很多小小的步驟,去帶領我們的孩子學會這些技能。 比如培養孩子有管理時間的能力,那我們就先要去培養孩子在此之前掌握對時間的概念,以及明白自己具體事情需要具體多長時間。這些不是從偶爾發表的評論,或在他們該完成某些事時用責罰就能學會的。訓練時間應該是常規的一部分。 任何技巧的訓練都需要不斷重復的練習直到熟練為止。 每個技巧應該分開來學。對孩子的學習要有耐心和信心。一個令人愉快的歡樂氣氛,和一個成就的認可,讓父母和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覺得很愉快。明智的父母同時應該向孩子提供對可能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的訓練和了解(如刷牙,看牙醫等)。 把花時間訓練當成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是繁忙的家長們經常忽略掉的或者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的難題,需要大家一起體會,討論,學習。 3對需要做的事情的主次有概念 一天,時間管理專家為一群商學院學生講課。他現場做了演示,給學生們留下一生難以磨滅的印象。 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學歷的學生前面,他說:"我們來個小測驗",拿出一個一加侖的廣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隨后,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仔細地一塊塊放進玻璃瓶里。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問道:/ "瓶子滿了嗎?" 所有學生應道:"滿了"。時間管理專家反問:"真的?"他伸手從桌下拿出一桶礫石,倒了一些進去,并敲擊玻璃瓶壁使礫石填滿下面石塊的間隙。"現在瓶子滿了嗎?"他第二次問道。但這一次學生有些明白了,"可能還沒有",一位學生應道。"很好!"專家說。他伸手從桌下拿出一桶沙子,開始慢慢倒進玻璃瓶。 沙子填滿了石塊和礫石的所有間隙。他又一次問學生:"瓶子滿了嗎?""沒滿!"學生們大聲說。專家點點頭,然后他拿過一壺水倒進玻璃瓶,知道水面與瓶口平齊,他抬頭看看學生,問道“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 一位心急的學生舉手發言:“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總是有的。”時間管理專家搖了搖頭說:“這說明只有你先把大石頭放進瓶子,你才可能放進小石頭,再放沙子,如果一開始你放的就是沙子,那么瓶子很快就滿了,所以,在時間管理中,最要緊的是先放大石頭,那些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然后是小石頭,最后才是沙子。 所以學會時間管理的孩子,通常會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主次的區分,主要的事情就是大石頭,次要一點的是小石頭,在此要的是沙子。 打個比方,孩子們考試,考語文,總分100分,時間100分鐘,這樣算下來,就是一分鐘一分,我不知到大家對一分有沒有概念,看過黃磊海清的《小別離》都知道,那里面有句經典的臺詞就是“一分一操場“,如果面對兩道都是十分鐘的題目,第一道題我估計要20分鐘才能做完,那么我可能會先去做那道有把握時間段得分準的題。 如何才能知道這道題大概要用多少時間呢?著需要我們家長引導孩子平時對時間管理的訓練。也就是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  時間管理就像整理電腦碎片,當我們長時間使用電腦,他會越來越慢,甚至出現故障,有經驗的工程師傅會幫助我們整理碎片,整理出很大的空間,電腦也因此靈活,我們也要給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初次分類,一個抽屜裝一個分類,當我們開啟一個抽屜的時候,就要關閉其他抽屜,這樣不僅培養了專注力,還提高了效率。 制作中的注意事項 1父母用什么樣的心態來面對日常慣例表? 以孩子為主,制作孩子的管理表。 不止一位家長,在聽到日常慣例表時對我說,這個沒用,肯定沒用,從小到大做了無數次安排,沒用的。聽到這樣的話時,我往往只會微笑,不會再說什么了。這么深的負面標簽貼給了孩子,這么重的消極預設已經放在了一個本應該是全新的開始,我想說,你心里在預設什么,事情往往就會發生什么。 分享一位正面管教媽媽(棉小暖)和孩子一起制作的日常慣例表(左),和右邊《超級育兒師》里老師給小米制作的“小米的夜晚”時間安排表。 看看這兩張,我們感覺是不是很直觀了?如果你是孩子,你喜歡哪種方式? 要制作成左邊這樣的表,沒有孩子的一起參與,是不可能實現的,那些充滿童真的畫線,那些大人或許看不懂但是孩子一目了然的表達; 看看右邊,看上去很工整,可是,孩子看得懂嗎?看不懂的表,和孩子有什么關系嗎?能夠從內心去影響到孩子什么嗎? 2制作的時候告知孩子慣例表的有效時間。 曾經有一位上完家長課的學員打電話問我,她的情況是這樣的,9月份開學的時候和孩子制定了日常慣例表,整個學期孩子和家長都按照慣例表上面的執行,彼此感覺都很不錯,到了寒假,因為不需要上學,所以就沒有按照慣例表上面的來執行,等到過完年,焊接結束的時候,這個時候沖突來了,孩子怎么也不愿意再次回到之前慣例表的習慣當中來,她問我問題出在了哪里? 大家也可以想想問題出在了哪里? 問題出在孩子不清楚這樣的一個慣例表需要執行的時間段是什么?從慣例表制定的那天開始,孩子一直執行得很好,隨著寒假的到來,作息時間也跟著發生了變化,當孩子暫停按照慣例表執行的時候,孩子可能理解到的是以后再也不用按照這個上面執行了,當新的一個學期開始,所以孩子也就回不到上個學期媽媽所期望的那個狀態。 就如我們經常說到很多情況我們可以提前告知我們的孩子,在我們制定慣例表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和孩子討論這樣的一個慣例表,它的有效期是哪一天到哪一天。 比如像我們家的周末和作息時間和工作日不同,那我們在制定慣例表的時候,也會告訴孩子,這個是我們學習日的安排。孩子心里也會清楚為什么在不同的日子里,可以不按照慣例表執行,不是因為不堅持了,而是說遇到不同的情況,我們的慣例表會有不同,當然,也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做周末慣例表,或者寒暑假慣例表的,方法都是相同的。 制作后的注意事項 1約定執行一段時間/  / /  執行慣例表是一個不斷學習,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的過程,它不是一個可以一蹴而就的工具,如果是那樣,它只是經過我們偽裝起來的控制孩子的工具。 所以當我們在和孩子頭腦風暴的時候,我們可以不評論,不判斷的寫下孩子每一個想法,然后在結束的時候告訴孩子“我們先按照這個嘗試執行一周,中間有任何問題我們可以停下來商量,也可以留在下一周的這個時間來討論”。 這樣做的目的,是我們接納并允許孩子可以犯錯,并在錯誤中得到經驗,然后關注于解決辦法。 打個比方,孩子在頭腦風暴睡前需要做的事情里面,可能沒有寫要做作業這一項,那么在第一天過程里她就會發現問題,或者到了第二天在學校的時候她會發現自己作業沒做,我們家長需要做的是,接納孩子在制作慣例表的時候出錯了,并理解孩子的情緒,同時和孩子再一起討論慣例表可以怎樣修改? 久而久之,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自己的主見等能力也從中得到了培養。 2孩子偶爾不執行時怎么辦?/  /  不執行總會有原因,最先需要檢視的是大人自己的行為。 比如說,我們是不是在一個情緒安全的環境下,和孩子討論制作這樣的慣例表,如果孩子是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完成的討論,那么可能有一部分并不是她發自內心想去做的,有可能是出于服從或者別的。 當孩子說出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后,我們家長是不是做到了完全的傾聽,不評價,不打斷,只記錄,不判斷的原則,如果在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媽媽給建議說,我覺得語文作業要在練琴之后完成,那很有可能孩子出于想快點結束這樣的討論,因為反正我說得太多媽媽也還只是要我聽她。那么這樣的想法也不是孩子內心真正完全想要的,所以在執行起來的時候,會有情緒,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方面,家長對孩子的影響,行為永遠大于語言的說教。 一邊對孩子提要求,一邊對自己沒有要求,比如說給孩子的慣例表安排得滿滿當當,自己卻拿著iPad在追劇或者打麻將,這種典型的“只許家長放火,不許孩子點燈”的心態,對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親子溝通,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只會抵消彼此的某些努力。 我們家曾經嘗試過一段時間,就是媽媽把自己的慣例表和孩子的坐在一起,每天到了晚上的時候,雙方相互來回顧對方這一天做的事情并給出自己的看法與意見。 在那段時間里,我最能體會到的是孩子對我們的包容,我每天用我自己都不能忍受的普通話給女兒讀散文,她都會在完成欄里畫上一個大大的勾。 反觀自己,確實有時候讓自己很汗顏。 /  3日常慣例表是制定就不改了嗎?/  / /  不是的,有生活氣息的日常慣例表是需要不斷調整的。比如冬、夏作息時間調整時,比如假期的來臨,比如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比如家里來了小住一段時間的小客人......都會需要及時調整。 有人說,我孩子就是不按時間洗澡,我用了正面管教教日常慣例表,孩子還是不聽,沒用。 日常慣例表,本來的目的就不是控制孩子。當我們想控制孩子時,我們使用什么工具,孩子一樣能感受到我們的控制意圖,是的,讓孩子按時洗澡,其實是試圖控制孩子在某個時間完成某事。(事情是需要做的,但我們可以把控制換成讓孩子自愿配合)控制即使短期有效。 一件事上有效,也會在長期,更多事上回歸到“又不好使了”這個地方。然后,有人覺得那我就再多學,或拼命反復學,是不是就能“好使了”?如果你還是想控制孩子,那過程和結果基本是可以預期的。 沒有人愿意被控制,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抗,即使我們可能看不到。這樣的狀態下,把正面管教當工具使,“沒用”,用別的方法,其實也是類似。 而不管用什么方法,其實我們要做的是:先學 “道”,再學 “術”。或至少一起學。 這時,日常慣例表的目的不再是控制孩子,而是態度上和孩子平等地商量,態度上相信孩子有一定理解這些事情和安排的能力,幫孩子看到有哪些事情客觀地需要,幫孩子熟悉如何安排這些事情能,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情形。而這個過程的目的不僅僅是按時睡覺,而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培養和練習。 家長學習的目的,本身絕不是解決一個個眼下的問題,而是以此為機會幫助孩子培養長期的能力和品格。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收獲的是: 平等的溝通 參與制定計劃 表達自己的意見 傾聽別人的意見 了解客觀環境的規律 了解和體會不同變化帶來的不同結果 在變化中調整和完善 收獲的是自己作為一個人,慢慢成長的,對自己的信心和相信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勇氣和實實在在的能力。 一個日常慣例表,其實在工作中就是工作流程,在生活中就生活計劃,在人生中就是大規劃和小計劃。而小時候與家長合作制定并調整的經歷,是孩子和別人合作的基礎。 THE END

word、excel、ppt轉pdf方法word、excel、ppt轉pdf方法txt轉excelword轉excelpdf、ppt轉excel文字pdf轉word掃描pdf轉word音頻視頻格式轉換

WED989VI458EMLOEF44EF8EF


VOGUE新竹哪裡訂商管財經雜誌台中哪裡訂VOGUE高雄哪裡訂國際書展家庭育兒雜誌新客戶訂購價
Forbes台中哪裡訂 國際書展今周刊苗栗哪裡訂 富比士雜誌史上特惠週年慶訂購,搭配天下雜誌一年才2.9折? 時代雜誌怎麼訂閱最便宜 國際書展台時亞洲高雄哪裡訂 今周刊,哪裡訂閱促銷?要用訂閱還是直接上美國時代網站? 2020年科學人台中哪裡訂 今周刊彰化哪裡訂 深入掌握全球脈動?富比士雜誌訂閱50期超下殺,馬上送兩項好禮! 國際書展美國商業週刊桃園哪裡訂 國際書展探索頻道雜誌台北哪裡訂 time時代雜誌年終優惠訂閱: 朝九晚五工時將消失 Y世代將顛覆傳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本月折扣首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